中国新闻网江苏正文
新闻热线:18013384110 电子邮箱:jsxww110@126.com

智力援疆,留下“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2025-05-04 07:31:11
来源:新华日报

  “同心筑梦·共赴山海”系列报道③

  智力援疆,留下“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在伊犁河谷的田间地头、产业园区和校园医院,一批熟悉经济规律、掌握专业技能的当地干部人才正挑起发展大梁。去年,江苏投入援疆资金8516万元,培训各类干部人才535批次5.9万人次,其中疆外培训9600人次,助力边疆打造一支“懂经济、善治理、能带富”的高素质队伍。

  产业一线成干部成长“磨刀石”

  当前,江苏的工业园区、生产一线都成为伊犁干部们的“实践课堂”。

  4月10日,在江苏大学举办的伊犁州科技青年骨干创新发展研讨班上,来自伊犁州科技、财政、卫健等系统的学员们边专心听讲边认真记笔记,研发费用归集、技术合同判定、科技企业孵化与管理等课题,让学员们大呼过瘾。在“小组团”援疆项目中,江苏大学与伊犁州林科院围绕西梅产业展开合作,在种植技术、产品加工等环节取得显著进步。

  当前,江苏援伊·淮安工作组已组织近千名连队“两委”赴淮安各区县考察学习,形成“学习+实践+致富”的良性循环。在学习淮安市轮窑村村“两委”和党员以项目带领职工群众致富经验后,兵团七师131团干部返乡创办合作社,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文创基地制作特色工艺品,仅3个月时间销售成品1200余件;兵团七师130团借鉴金湖县新丰村金绿缘南果北种,大力发展果蔬产业,探索出一条“生态+产业”的绿色致富路径。

  搭平台、传帮带,厚植“一方沃土”。近日,新疆尼勒克县委党校2025年春季学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顺利开班。培训期间,组织学员赴常州武进进行10天异地培训,拓宽思路、开阔视野。“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会珍惜此次学习机会,将所学知识高效转化为工作效能,不辜负组织赋予的使命。”中青班学员吾亚力生·沙布汗说。近年来,伊犁选派干部人才到江苏学习锻炼,学习借鉴支援地体制机制、创新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面好经验好做法,在招商引资、服务企业、跟踪项目等工作领域边学边干,精准拜访企业、宣传推介投资环境和招商政策。

  数据印证着蜕变:去年以来,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支持伊犁州已选派4批200名经济领域年轻干部赴江苏学习锻炼、招商引资,累计促成1919家内地企业来伊考察,签订框架协议429个,项目落地274个,到位资金84.52亿元。支持伊犁州开展柔性引才,州本级使用援疆资金260万元,柔性引进130余人次。

  资源下沉激活边疆发展“智力引擎”

  寻办法、破难题,干部人才在培训中不断成长。

  “在学习后,我已经顺利掌握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到教学中,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近日,在南京市拉萨路小学与伊犁州各县市骨干教师的一场研训活动中,伊宁市第二十四小学教师唐琴收获满满。

  近年来,江苏援伊·南京工作组组织学员在实战中检验培训成效,开发4场“现场教学+微党课+情景剧”标准化课程,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培训期间,将学员提出的30余条建议纳入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有效推动学用结合。

  人才培养活力何以被激发?江苏援伊·南通工作组投入援疆资金1200余万元,组织伊宁县党政干部、乡村干部、专技人才赴内地或就地培训6300余人次,借助南通及各县(市)区委党校资源,顺利举办经济、政法、农林等条线干部能力提升系列培训20余班次。同时,实施新一轮高层次人才招引,吸引26名“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来到伊犁工作发展。

  在江苏援伊·苏州工作组积极推动下,霍尔果斯先后和苏州市委党校、苏州干部学院、苏州大学等培训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在苏州干部学院挂牌“霍尔果斯干部培训苏州基地”。霍尔果斯市以派出干部现场教学和邀请专家线上授课等方式开展专题培训,截至目前,参加培训领导干部共1500余人次。

  紧密贴合重要领域、核心产业人才需求,在新源县,江苏援伊·扬州工作组带领新源县干部认领完成伊犁钢铁改造升级、智慧农贸市场建设等重大项目187个,带队招商引资48.3亿元,牵头推动重心产业双线发展等改革创新12项。开展科研课题攻关、学术研讨、搭建专家工作室……双方通过“专家携团队带项目”带土移植式援疆模式,先后突破稻田虾蟹养殖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专业技术瓶颈28项。组织87名援疆专家与316名新源县干部结对,直接帮带151名专业技术干部人才成长为科研带头人及学科、技术骨干,有力提升新源县领军人才、科研团队整体能力。

  传帮带里筑牢人才“蓄水池”

  在“传帮带”作用下,一批“带不走的人才队伍”逐渐成长起来。

  3月20日,伊犁州直教育系统接续启动年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领航计划”,在江苏师范大学举办伊犁州直在岗专任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专项培训班,遴选50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相对薄弱的中小学一线教师系统学习,补齐基层一线教学短板,以“智力引擎”驱动经济发展新活力。

  “导师将临床心得倾囊相授,这种‘师带徒’模式让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近日,在张家港开办的巩留县2025年基层团干部培训暨西部计划志愿者“青马工程”培训班上,巩留县中医院医师张红萍感慨。同时,中医医院临床医生王金堂专注学习胃肠镜操作,妇幼保健院麻醉医师闫浩男参与各类麻醉手术与镜下气管插管……这是巩留县首批13名医疗骨干在张家港跟岗锻炼的日常场景,27名医疗骨干分两批赴张家港医疗机构进行3—6个月定向培养,覆盖心血管、甲乳外科、中医辨证、胃肠镜等领域。

  不久前,伊犁州新华医院外科主治医师阿巴拜克力·斯迪克到江苏开启了新一轮学习培训。近日,2025年度伊犁州医疗“十大重点专科培养计划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共选派伊犁50名医疗骨干人才赴江苏进行为期6个月的跟岗学习,专业覆盖急诊、普外、心血管内科、儿科等当地急需重点科室。该项目实施以来,已培养医疗骨干人才336名,不仅为当地带来新技术,还将进一步提升诊疗能力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家门口就医。

  当前,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推动形成“引进来授课、走出去实训、留下来带教”的立体培养模式。“我们不仅要让干部‘长本事’,更要留下‘好机制’,让人才成为边疆发展的永续动力。”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围绕党政干部、乡村干部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等7大领域,计划培训各级各类干部人才6万余人次,为当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提供坚强保障和智力支撑。随着一批批“带不走”的干部人才崛起,伊犁州正加速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记者 程晓琳 通讯员 李向阳

编辑:顾名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